【观史君】详解第一次布尔战争

19世纪末在英军中镀金的波拿巴家族继承人,拿破仑四世在南非被十几个祖鲁战士乱矛刺死,复辟大业几乎就此断绝。而这次事故的背景便是被视为大英帝国由盛转衰之战的布尔战争。

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100来号人在南非好望角登陆,建立了南非的第一个白人据点,即开普殖民地,以这批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往来亚洲载满香料、茶叶等货物的商船提供中继补给的水手,加上后续因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跑过来的法、德新教加尔文教派教徒,构成了布尔人的基础。

而开普殖民地随着人口的增多,为了获取更多的空间和资源,布尔人突破东印度公司设定的边界,向内陆扩张的过程当中,开普殖民地的白人居民,大都成为拥有庄园的农场主,布尔人便泛指在南非从事农场事业的,所有欧洲白人。19世纪初,天下有变,猛男拿破仑横空出世,荷兰一度被并入法国,列强对殖民地进行重新瓜分。1814年,英国付给荷兰总督600万英镑,算是开普敦和南美一些地块的转让费。

相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宽松管辖,大英的帝国模式更讲究实际控制,这是英国已经完成血腥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让英帝国的生产力跨上一个新台阶,大英新的殖民帝国模式便是向世界倾销自己爆仓本土无法消化的工商品,而被自己控制海关等权利的殖民地,英国议会通过废奴法案,甚至组织舰队前往非洲、美洲打击奴隶贸易。那时候废奴主义者天天在家里闹,道德谴责可能不值几个钱,真正推动此举的当海设立。但不管如何,大英面子里子都有了,也确实是进步了。

当然了,说白了,也就是英国人已经看不上卖奴隶的这点钱了。但是这也直接造成了英国与拥护奴隶制群体的矛盾,经济来源早已从服务来往商船变为压榨奴役黑人的布尔人农场主们首当其冲。英国在1828年颁布第50号法令,宣布白人与当地土著享有平等地位,1833年废奴法令通过之后,更是让布尔人农场里的4万名奴隶成了自由民,要实行什么雇佣劳动制算。

英国人同意在世界范围内支付2000万英镑,以赔偿奴隶主们的损失,但此举造成的怒火并未被平息,因为给的太少了。落实到南非的废奴补贴是300万英镑,这样一来,释放每个奴隶的价格为60英镑到70英镑,远低于当地实际奴隶的价格,毕竟通货膨胀量已经不是那个几英镑就能买个大活人的年代了。不然当即急眼了,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呀,大英帝国船坚炮利远不是之前的荷兰那么好说话,你要闹,那可真干你啊。

于是乎,载入南非史册的布尔人大迁徙开始了。占当时开普殖民地白人种群1/6,人口约1.4万的布尔人选择离开,他们将跨过此前仅有猎手和传教士跨过的奥兰治河,前往南非内陆寻找新的家园。英国人对此不置可否,要走走呗,最好都死在内陆的沙漠戈壁滩上。

要知道,同样作为侵略者,主要占据南非东北部的班图人,那可不像南非土著科伊桑人那么好对付。那确是布尔人,与班图人族群当中强大的祖鲁人展开数度交锋,最终以血河之战的胜利,才迫使祖鲁人与布尔人和谈,并割让部分土地,让布尔人中的一支在纳塔尔地区落下脚来。时间节点:1840年10月,迁徙的布尔人有了新家园,宣布成立纳塔利亚共和国,独立建国了。

但实际上纳塔利亚共和国基本就是无政府状态,根源还是因为布尔人的经济来源。布尔人都是奴隶制农场主,剥削黑人奴隶是其主要收入。

这就导致不管是让黑奴种地、放牧产出农牧产品,还是抓来贩卖,都需要不断的猎捕当地土著以扩大这个农场的范围。即便最初离家最近的邻居都在地平线以外,但是利益也是时有碰撞,内部尚且如此,对外更别提了大杀大抢。

这让英国人十分恼火,派出一支263人的队伍切断了布尔人的出海通道,加强了对德班港的控制。此时的布尔人还是有些上头啊,有些天不怕地不怕。

你老阴心太深了,当即纠集400壮汉直扑德班,打死打伤了武神,并将德班的英军营地包围,大有一网打尽的意思。不想啊,其中一英国人竟然骑着自行车突破了包围圈,骑行970km跑到了开普,向这个英军总部求援。呐,什么啊,竟敢如此挑衅我大英帝国。

舰队出发,德班登陆。也许是因为此前布尔人在进攻时为了避免伤及无辜提出让德班的英国人、妇孺初恋前往港口的一艘帆船避难,这样充满绅士行为的举动之下,英国舰队倒也没怎么难为他们。

实力呢,也是过于悬殊,布尔人明智的选择了妥协,这便是布尔人同英国人的第一次军事碰撞。1843年,纳塔尔被英国兼并后成为单独的殖民地。这块布尔人打下的肥沃土地,最后居然成为了南非讲英语人口最多的地区,吸引了许多英国移民。

实力面前打碎牙往肚子里咽,这群坚决不服从英国人管教约6000人的布尔殖民者,再次踏上了迁徙之旅。这一次,他们跨过瓦尔河,前往北陆。军已经建立定居点的德兰士瓦,并于1849年再次宣布建国,即德兰士瓦共和国。这是以血河之战布尔人司令比勒陀利乌斯集团为核心的布尔人势力,算是其中最强的。

另有一部分布尔人没有跨过瓦尔河,在奥兰治河与瓦尔河德拉肯斯山脉的夹角处建立的定居点,称作奥兰治自由邦。这回,布尔人盘踞的地方,地处南非内陆,几近荒原。而且,1858年年底,苏伊士运河公司成立,预计将用十几年时间打通地中海与红海的凭证。

届时,欧洲船队将不需要绕行好望角,便能抵达亚洲航路。凋敝将导致南非失去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据说呀,当时就连英国的囚犯也宁愿去澳大利亚都不愿来南非呀。毫无疑问,这里将成为闻名世界的孤岛。这样一来,英国人看布尔人倒是顺眼了不少,和他们签订协议,承认了德兰士瓦共和国以及奥兰治自由邦的主权。

怎么说呢,在这种情况之下,英国人肯定不会加大对南非的投入了。这样一来,对于一个新生的弱小民族来说,布尔人可以安心地继续在戈壁滩上抓黑奴,扩大自己的农场面积。

即便当时巴苏陀人酋长啊,为了对抗布尔人的入侵扩张,请求成为英国的保护地,英国人也没太为难本人,毕竟也给自己增加领地。不是布尔人安安静静的在世界尽头当农场主,奴役黑人给自己干活,一直扩张到他们内部出现利益争夺,但以南非的广阔想来,应该也是挺遥远的事情了。

但不想,这样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一切很快改变,命运让这里成为世界的焦点。

1867年。一个布尔男孩在奥兰治河的南岸,捡到一块与众不同的石头。这是一块钻石原石,重达21.2克拉。

1869年,一个牧羊童又捡到一块重达47.69克拉的钻石原石,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南非之星”。在当年就值2.5万英镑。

随着大批探矿者的涌入,很快便确定了钻石矿位于奥兰治自由邦和西格里夸兰的交界处。双方都声称拥有对钻石矿的权利。其中西格里夸兰人主要是欧洲人与当地土著的混血,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实力很弱,自然不是布尔人的对手。

干脆直接投靠了英国人。奥兰治自由邦便一心想将这个钻石矿纳入囊中。其内部一度有人提议,与英国人敢来硬的,那就跟他拼了。

英国人傻眼了。当初就不该让布尔人独立建国,悔不当初啊!然而就在英国人盘算着怎么把钻石矿弄到手中的档口,布尔人自己给击毁了。要说格兰士瓦共和国穷得叮当响,就靠畜牧业和羊毛加工勉强糊口。

眼见隔壁老兄发了笔横财,心想那个嫉妒呀。什么兄弟情谊之类的,靠边站,马上就过来宣示所有权。更有甚者,德兰士瓦共和国本就有吞并奥兰治自由邦,统一布尔人的想法。

这不免引起奥兰治自由邦的反感,也给了英国人抓手。英国人直接以9万英镑的价格,从财政更为窘迫的奥兰治自由邦手中拿走了钻石矿。也就是一笔让奥兰治自由邦不再宣称此矿属于其的买断费用。

这一下子是给德兰士瓦布尔人气的够呛,但枪杆子不够硬,那也没办法呀。不久,德兰士瓦听说自个儿东部的佩迪王国发现了几处新金矿。这边是钻石矿,另外一边的黑人也有金矿,感情这块戈壁滩上就自个儿家煤矿是吧。

英国人看起来比自己还要横,动手估计要吃亏。德兰士瓦的布尔人便决定拿黑人的佩迪王国出出气。1876年7月,德兰士瓦纠集2600人,再加上2500名与佩迪王国有夙愿的斯威士黑人武士,向佩迪王国开战。

结果这场强盗战争打的是一塌糊涂。布尔人先是把黑人当傻子,让人家斯威士人在前面当炮灰,自己想要坐收渔利。结果被斯威士人一眼看穿,人家当场就比了个中指,打道回府了。

佩迪国王库库纳则玩了一手战略。其心知,布尔人国家的组织松散,能够凑一块儿完全就是为了抢更多的土地,把自己的农场看的那个比国家荣耀更重要。于是便派遣部队绕到布尔人后方,大肆纵火焚烧其农场。

果不其然,听闻自家着火,2000多号人的布尔大军是一哄而散。主帅无奈只好放弃入侵。眼见布尔人的闹剧,英国人这边在钻石矿金矿的刺激之下,启动了全面解决南非问题的计划。

谁知道这块贫瘠的土地下面还埋藏着什么宝藏,先弄到手再说呗。其先是趁着布尔人在佩敌遇挫,国家财政一片混乱之际,会议室入驻了比勒陀利亚,轻松将德兰士瓦纳入英国殖民地。当然了,如此轻松,也是因为布尔人在吞并德兰士瓦州后,英国人的扩张脚步直逼这片土地。

最强的黑人势力,祖鲁王国,成为了英国人的目标。英国人的主帅是切姆斯福德男爵。据称啊,此人虽然没有相关的实战经验,但长得仪表堂堂,个人修养无懈可击,非常符合英国绅士的标准。

虽然并不知道这对战争有什么帮助。1879年1月2日,切姆斯福德男爵挥师东进。许是因为担心敌军地方太大,找不到对手,故采取多线进攻的思路啊。

开玩笑啊,想必男爵阁下也没看过《宋史》。总之,男爵将部队分为左、中、右、后四路。左、中、右三路分头进入祖鲁军内,寻找其大军决战。

为避免祖鲁人偷袭纳塔尔,切姆斯福德男爵在罗克渡口安排了后军坐镇。该部在必要时需要出击援助。各部的部署算是比较中庸的了。

1879年1月20日,劲敌伊桑德尔瓦纳山在望。在男爵看来,此处地形不错,南北山脉,再加上中间的山头夹住,这条附近唯一能够通行四轮车的道路,只需防守东面隘口便可,万无一失。不过,男爵阁下:一来没有下令像布尔人那般,以车辆环绕阵线;二来没有令部队挖战壕。

可能是担心后续行军的速度;再加上此地土质坚硬,挖战壕不易;也可能是对英军的火器过于自负,打一群未开化的黑人,要那么麻烦干嘛呀?毕竟,他们此次挥师的口号便是:“让土著人摆脱愚昧、野蛮和腐败的统治”吗?21日,男爵派出侦察部队。

晚间,便探知东面发现祖鲁大军。22日一大早,男爵便后令连发,以主力前往迎击,进行决战。但是呢,为保来路不失,伊桑德尔瓦纳山营地也需保留。

故意普莱恩中校指挥第24步兵团一部,约1300人,留守罗克渡口的第二纵队指挥官邓福德,留下100人守护渡口,也以1700人赶赴伊桑德尔瓦纳山协防。看上去是有条不紊,一切尽在男爵掌握之中。然而,这其实是中了祖鲁人的声东击西之计。

实际上,祖鲁大军集兵一处,2万人,正静悄悄地埋伏在附近的一道峡谷当中。眼瞅着英军主力就着烟尘离去,祖鲁人本打算23日凌晨对英军营地发动夜袭。正偷摸着往前靠呢,但不想出了意外。

原来呀,第二纵队也就是后军的指挥官邓福德,比这普莱恩中校官高一级,并不理会协防营地的要求,求战心切呀,啊,要立功嘛,直接穿云而过,准备追上男爵的脚步。不想,半道之上,便是遇到了靠近的祖鲁大军。这给邓福德吓了一跳。

接下来呢,就是遭遇战的临机指挥了。眼见暴露,祖鲁将军决定立即发动总攻,并采用了他们引以为豪的“公牛阵”。以3000人组成左牛角,向南迂回包抄英军的右翼;以5000人组成右牛角,从北面通过伊桑德尔瓦纳山,切断英军向西前往罗克渡口的退路;中军牛兄啊,有着7000~9000人向英军营地的正面猛扑;另保留部分人手作为预备队使用。

邓福德慌忙后撤;前来支援的普莱恩中校则是仓促布置防御阵型。第24团的C、F、A连,负责北侧;1H连和二营的G连,负责东侧;纳塔尔土著部队的两个连,位于两条战线的连接处。邓福德上校退回来之后呢,则是填补了战线的缺口。

英国人的战线实在是太长,也很薄弱,完全没有纵深。并没有战壕土垒。最开始他们凭借先进的火器,将祖鲁士兵成片射倒,暂时稳定住了局面。

但由于离开营地来回需要 1.5 公里,即便抽出人手前往搬运,也很快弹药短缺。枪炮声逐渐稀疏。抓住这个机会,祖鲁人对英军连接点的黑人二鬼子部队发起猛攻。

这批土著部队很快崩溃,向后溃逃。英军 CFA 连组成的北线部队,还来不及从现行阵列换成方形,就被从缺口涌入的祖鲁军包围消灭。一时间,英军阵脚大乱,开始向营地撤退。

不久,双方在英军营地展开最后的白刃战。当切姆福德男爵收到消息,带领主力回来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整个营地如同人间炼狱般,很多英军那浑身上下都被剥了个精光,赤身裸体。

这是因为财务装备、衣服都被祖鲁人当成战利品给带走了。英军方面,邓福德上校、普莱因中校尽皆战死,一共损失 52 名军官、806 名士兵。另外还有 471 名纳塔尔土著官兵死亡。

幸存白刃不到 60 足,陆军方面伤亡约在 2000 人左右。木下遍地疮痍,尽是战友遗骸。逐路的人不知去向。

如果男爵军事素养足够的话,应该要心生警惕的。因为这里距离通往纳塔尔殖民地的水牛和罗克渡口直线距离不过 10 公里。且因为原本驻扎罗克渡口邓福德主力葬送在此地,渡口仅剩 100 人。

落逐鹿人直扑而去,后果不堪设想啊!但男爵并没有指挥官兵立即前往渡口防御,而是指挥部下收拾战友遗骸。夜幕降临。就在英军主力累得不能动弹之时,水牛和罗克渡口方向传来密集的枪声。

一支约 4500 人的粗鲁部队,正在对罗克渡口发起进攻。渡口的英军营地是一座传教殿。当时被英军征用,当做中路纵队的后勤保障基地和战地医院使用,存有大量物资。

更不要说,要是祖鲁人拿下这个交通节点,男爵的大军就会被困在祖鲁地。恐怕届时想不被全歼,那就得全体武装泅渡了。这河里就算没有黑人,恐怕也得有鳄鱼角马呀!如今整个传教点只有 24 团二营 B 连的官兵。

要是加上能够开枪的伤病员以及医疗兵、勤务兵,一共是 140 人。再加上一些纳塔尔土著士兵。在祖鲁人围上来之前,其实呢便不断有前线这个英军残部溃逃而来。

但是他们已经完全丧失斗志,没有留下来协防的意思,直接渡河而去。得知伊散德尔瓦纳战败,这个土著士兵一哄而散。但是英军的两名现场指挥官,工程部的约翰·查德中尉和布罗姆黑德中尉则是决心为了大英帝国的荣誉,选择坚守。

他们当即指挥部方以装满玉米的布袋和压缩饼干盒,搭建了防线。渡口,英军行动迅速。天刚岸之时,500 人的祖鲁先头部队在向传教点发起冲击之势,被严阵以待的英军齐射助推。

不久,祖鲁主力抵达,一番观赏,发现医院位置为英军防御的薄弱点。双方随即围绕医院展开了厮杀。逐鹿人往房顶放火,逼退英军之后,想要杀入,又被端起刺刀的英军杀回。

你来我往之下,眼见就要变成添油战术,但英军这点人哪里耗得起啊。指挥官当即指挥官兵退往仓库防线,并在院子之内,以这个饼干和紧急构筑了一个多面堡。这便是英军的最后防线。

到夜晚十点,但是呢由于弹药不缺和旺盛的战斗意志,祖鲁人的冲击波一次一次被打退,一直没有攻破防线。夜里12点,面对巨大的损失,祖鲁军队的士气开始下降。到凌晨四点,枪声停止。

传教典邹庄已经不复存在。老人和孩子的尸体。但是英军不敢松懈啊,稍得喘息便会修补工事,补充弹药。

不过祖鲁人实际上已经撤走了。是以英军战死17人受伤时,祖鲁人预估损失呢是在500人以上。虽然罗克渡口的英军以非凡的勇气扳回一城,但是英军在整体上的失败的确是毋庸置疑。

不管如何,此战对祖鲁王国,乃至对整个南非的黑人和布尔人来说,都是对英国人的一场大胜,起码在士气上得到了巨大的鼓舞。一支没有弓弩,没有骑兵,没有金属甲胄的远古军队,居然是击败了当时全世界最强帝国的部队,令人咋舌。伊散德尔瓦纳惨败的消息传回国内,颜面尽失。

我大英帝国的正规军,居然在正面对决中被一群未开化的猴子击败,一时间震动。这震动就震动呗,但必须得让祖鲁人付出血的代价呀,不然如何在世界上立足?英国人当即从本土、印度、开普敦调遣部队开赴纳塔尔。

到1879年5月,部队集结完毕,兵力达到2万五千人。说实话,伊散德尔瓦纳之败主要吃了兵力分散、目中无人的亏。以罗克渡口之一的情况来看,只要英军稳扎稳打,便能够倚仗先进的火器,对祖鲁人造成降维打击。

帝国又给了一次机会,虽然急于挽回颜面,但切姆斯福德男爵可不敢再托大了,集中兵力直捣祖鲁首都乌伦迪。大军步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8000头牛外加1000头骡子组成运力的后勤部队,由1万名士兵看护,保障约5000人的主力部队作战。

其中便有英国陆军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加特林机枪连。1879年7月4日,决战于祖鲁首都附近的百亩弗洛奇河畔爆发。5000英军布阵以两挺加特林机枪、十门火炮为基石的牛车环形阵地。

2万祖鲁士兵自四面八方对英军发起冲锋。在这样的开阔地带,结果可想而知。血肉之躯难以撼动钢铁堡垒。

加特林辅以步枪形成的弹幕密不透风,更添火炮隆隆。这给祖鲁人造成的伤亡和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代的祖鲁军因为过大的伤亡,士气瓦解。

英军及剑桥公爵所属的第17枪骑兵团自方阵杀出,瞬间穿透祖鲁军的战线。接下来便是一面倒的屠杀。乌伦迪也被焚毁,国王被活捉,祖鲁王国呀随后亦被纳入英国殖民地。

按说此战算是大胜了吧,足以挽回男爵些许颜面。不过此战当中的一个小插曲,确实让男爵背负了更多,甚至是来自阴谋论的攻击呀。说的是1871年普法战争中,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被俘六个月之后,获准和妻儿一起流亡到英国,准备在奇斯尔赫斯特卡姆登宫度过余生。

不想啊,在1873年,仅因为膀胱结石去世。其妻子欧仁妮皇后的独生子欧人继承族长地位。称拿破仑死士这位老哥进入英国军校毕业之后,强烈要求上战场见识见识。

当时英国高层有意扶植欧人,正值祖鲁战争爆发,便让他来到南非镀镀金。毕竟嘛,打击一些野蛮人罢了,能有啥危险呢?更别提切姆斯福德也很上道呀,将欧人安排到远离前线的勘测分队,还派遣专人护理。

一天,这十几号人的勘测小队来到祖鲁地,一番走马观花。休息时,被这祖鲁军的侦察部队发现。英军大惊之下,一哄而散,上马就跑啊!但是这欧人惊慌之下,无法控制住战马,马上不去,落在最后,很快便被十余名祖鲁战士包围啊!这位波拿巴家族新任首领,以一敌十,当即掏出手枪,拔枪便射。

然可能是因为呀,这过于紧张,竟无一命中。好家伙,这闻名于世的波拿巴家族首领,武力值着实有些逊,很快便被祖鲁人也乱矛刺死。这事儿啊,坏就坏在当时别的英军也就罢了,就连男爵专门派来保护欧人的所谓护卫,都溜之大吉,完全没有管欧人的死活。

这拿破仑四世一死,波拿巴家族再无拿得出手的继承人,就更别提什么将来重返欧陆的复辟大业了。于是乎,便有各种波拿巴主义者的阴谋论,觉得都是大英帝国的阴谋,一番精细操作,害死老人。这不免让切姆斯福德男爵的履历,再次蒙上一层阴影。

但所幸祖鲁人的问题是顺利解决了。拿下祖鲁人咒,愤怒的男爵阁下再接再厉,于当年11月组织了1.5万大军,进攻佩迪王国。这一次呢,同样是稳扎稳打,很快将之踏平。

这样一来,放眼整个南非,要么是收归统治,要么代理人控制。奥兰治自由邦呢,也是很听话,表现颇为顺从。毕竟钻石矿都交给自己了嘛。

按道理来说,局势对英国人来说是一片大好。然而历史总是不按道理的,德兰士瓦的布尔人很快 便迎头发难,想要独立。一来啊,是因为归附英国人并没有带来财政上的好转;二来呢,是祖鲁战争让波人觉得呀,英国人也就那么回事儿,打一群猴子居然都这么费劲,还大英帝国呢?

再加上骨子里不服管教的独立基因,于是布尔人便蛰伏下来,等待时机。而这时机呀,来的也是快。说的是,英国人颁布法令,要求殖民政府管辖下的黑人都需要解除武装,但是呢,白人则不用。

当时,时值诶头巾热,追逐利益的许多白人农场主,有了枪杆子,腰杆子也就硬了。面对殖民当局的黑人禁枪令,巴苏陀兰于1880年9月爆发了反缴枪叛乱。大量的英军被抽调前往镇压,德兰士瓦的英军更是只剩下不到2000人,还分散在七个居民点,而且大都士气低下,战斗力堪忧啊。

眼见英军空虚,1880年12月13日,布尔人宣布德兰士瓦独立,恢复共和国。比勒陀利亚的几个英军呢寡不敌众,殖民当局便准备将分散在各处的英军,向比勒陀利亚集合,镇压叛乱。首先行动的是来自林登堡的部队,他们距离比勒陀利亚近300千米。

在安斯特拉瑟中校的率领下,94团的两个连出发。他们判断,就一群土豹子,能有多大事?于是乎,我们看到的情况便是,大英王室与军乐队开道。

一路上是吹吹打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甚至演奏了当时的著名流行金曲《吻我吧,亲爱的母亲》。队伍当中还跟着女眷。这天,部队开至距离比勒陀利亚 60 公里处的布鲁克霍斯普鲁特,遭遇约 250 名布尔民兵拦截。

只见这群土豹子言行粗鲁,邋里邋遢,眼见己方过来,还以 150 人散开,占据西南侧的这个高坡,沿英军停止前进,掉头返回。“不然的话就开枪打你丫的啊!”“哈!一群杂牌军也敢造次,我就往前走了!”“你还真敢开枪!不怕我大英铁蹄踏平德兰斯瓦啊?”“大哥!这双方都已经宣战了呀!人家布尔人这百年来也是刀口舔血,才有了如今的家业,你这装逼给谁看呢?

”只见忠孝阁下大手一挥:“接着奏乐,接着舞,继续前进!”而这脚步刚一挪动,布尔人的子弹就“吧唧吧唧”打了过来,当时就躺倒了一片。那反击虽然也组织不起来了,属实白给。15 分钟便结束战斗,英军被打死 77 人,打伤 80 人;而布尔人仅死 2 人,伤 4 人。

初战如此,其精明点的英军倒也是不敢轻举妄动,寄希望于新任军事长官科利少将率兵前来救援。少将阁下不比男爵,其实战经验非常丰富。1852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桑德赫斯特军事学院。

多优异呢?英军的贵族军事传统呢非常严重,当时的陆军军官的职位要么靠血统,要么花钱买。但是呢,科利是爱尔兰裔,其父亲的详细资料都找不着,遑论血统;钱更是一分没掏,但毕业没多久就得到中尉军衔。

其首先是在开普殖民地服役,1860 年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攻陷大沽口炮台后,进驻北京。这亲军都不在话下,对付一些养牛养羊的土包子布尔农民,那还不是手拿把攥?于是乎,刚得知德兰士瓦的军旗,少将阁下便是不带救援,就地组织了一支包括步兵、炮兵、水手,合计 1462 人的部队收拾停,当时直接自新堡出发,向德兰士瓦挺进。

也许是早就预备好的围点打援,德兰士瓦方面代理总统朱伯特指挥约 1000 人,提前抵达英军的必经之路,朗下山口,并构筑了工事。“好一群土豹子呀!竟敢挡我天兵天将!”英军决定扎营展望山,并以其为出发点强攻朗下山口。1881 年 1 月 28 日上午,英军出动。

自左至右,以此为皇家海军分遣队、第六师、来福枪团、第 58 步兵团以及一个骑兵中队。部队在六门火炮的掩护下向山顶发起冲击。这是德兰士瓦的布尔人第一次遭遇火炮攻击。

面对这个榴霰弹在头顶上方爆炸,布尔人最初非常慌乱,哪见过这阵仗啊?趴在战壕里不敢动弹。不过他们很快便意识到,除非运气不好,被直接命中,否则几乎不会带来伤亡呀!不一会儿,英军右翼的骑兵中队即冲上山顶,但是很快遭到迎头痛击。

布尔人的堑壕阵地火力凶猛,骑兵中队在混乱当中败退。58团紧随骑兵步伐后一步抵达,但体力业已耗尽,面对布尔人阵地,无法做出强有力的冲击,最终推进到阵地前方90米处,以示极限。包括指挥官迪恩中校在内,多名军官被射杀。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斗是英国军旗最后一次在一线战斗中出现。15十八团官兵高举团旗和女王旗,旗手显得分外扎眼,遭到布尔人的重点关照。所幸58团官兵前赴后继,才在这次失利的战斗中,将两面旗帜护送下山。

原本扛着军旗上阵,为的是鼓舞士气,然而随着火器射程和精确度的逐步提升,屡次三番倒下的军旗反而会拖累士气。也是在这次之后,英军便不再让军旗出现在一线战斗中了。朗霞山口进攻战,英军阵亡84人,伤113人;布尔人方面仅阵亡16人,伤27人,并牢牢地控制住山口。

进攻遇挫,惨败大为丢脸。同时,柯利将军开始了较为现实的布置。毕竟,这布尔人兵力资源有限,英军只要徐徐图之,肯定是能够拿下的。

柯利将军决定留在展望山营地等待援军抵达。但是,目前布尔人刚刚获得大胜,会不会有可能袭击自己的营地或者后勤通道呢?自己又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提振一下英军的事情呢?

进行阅兵,不然让其不敢来犯;干掉这几个人,那就再好不过了。哎呦,真是个好点子呀!2月8日上午8.30分,柯利将军亲率60来福枪团三营的五个连,33名骑兵,外加七磅和九磅炮各两门,大摇大摆地离开营地。而且呢,因为觉得是出去晃一圈吧,不管人家还真敢出阵地来干,我们天黑前肯定就能回来,所以只带了一天的口粮。

然而,没走出去多远,就在一个土坡被布尔人包围了,让人一通干呀!这荒凉的野外,人家身着的卡其色服装占了大便宜,而英军士兵身着鲜艳,活活的靶子。双方在对射过程中,英军落入极大的下风。期间,柯利将军情急之下,令少校威廉·布朗率领所有骑兵发动冲锋,想要突围。

结果呢,人还没冲到敌人面前,就已经几乎被射杀殆尽。眼见得这支英军就要全军覆没,下午时分,突然天降暴雨,打乱了布尔人的进攻节奏,这才让柯利将军得以率部趁夜色溜走。只是因为天黑,水鸡过河时又淹死几个。

此役,英军再折140人,布尔人则损失不到20。这两仗下来,得到消息的英国政府开始讨论和谈的可能性了。而柯利将军则是因为连续败于一群民兵、土豹子之手而破了防,想趁着政府还没下令停战,在战场上找回场子,而且不惜使出了一些并不绅士也不明智的手段。

按理来说,此时白天虽然开始考虑谈判的可能性,但是调派援军的步子始终没有停下。有着丰富殖民地战争经验的武德准将,已经于2月12日率领第92高地人团、第15 轻骑兵团并60来福枪团二营抵达南非,而且还有更多的部队在路上,一副要将布尔人压死的气势扑面而来。柯利将军所部虽然是进攻失利,但是若想死守展望山营地,那是不成问题的。

因为布尔人缺乏火炮,攻坚能力严重不足,故而虽胜两场,但是面对展望山的英军营地,也只能是围而不攻。只要柯利将军继续坚守,等待援军抵达眼前,这些博人自然难是敌手。但柯利明显是上了头啊。

首批援军武将准将本建议柯利,等待后续部队徐徐图之。柯利呢表面答应,却将武将准将调去后方,保障后勤,还给德兰士瓦驱寒,要止戈和谈。正在后方的德兰士瓦总统评估来信的档口,对当面之布尔发起进攻。

布尔人军队主力驻守的朗霞山口,右方有一座名为马尤巴的山峰,此山高于隘口600米,正好是能够俯瞰布尔人的阵地。不过由于此番过于高耸,布尔人仅有侦察兵抵达过,并未实际占领。2月26日晚,柯利将军再次侵占领七个连,官兵沿着山脊线向马尤巴峰攀登。

向上攀登,十分辛苦。途中的路过,因古拉山时,第六师团的两个连,以及第92团的一个连就地驻防,以保障进攻部队的后方安全。27日破晓,前405名英军成功抵达马尤巴峰。

时至今日,仍有史学家对柯利将军的做法感到莫名其妙。他到底是来干嘛的呀?一来他似乎没有下令突袭布尔人的盈利,可能是考虑到部队太过劳累,又或者是不宣而战,有违其绅士风度,毕竟对方总统还没回复,好像是下作了,但是又没完全下作,尬住了。

二来呀,这马游八方的位置其实非常尴尬,因为这里距离朗峡山口太远,步枪根本打不到啊,这个布尔人的阵地,你也很难把大炮拖上来,对其阵地进行轰击。马油八峰顶累死一个浅盘子,面积还挺大,这400人那都只能堪堪护住,面对布尔人阵地的一面。也就是说,英军压根就控制不了山顶,所以柯利也没有下令构筑工事。

莫名其妙。天亮布尔人终于发现了远处头顶的英军,一开始也是吓了一跳啊,但半天也不见英军有啥动静,敌不动我不动,那不是布尔人的性格,谁会乐意脑袋顶上有人杵着呀?弄他丫的!一番观察之后,布尔人组织了三支100到200人的攻击部队,以交替掩护的战术登山攻击。

这种步兵经典战术最初由瑞典啊,这个国王古斯塔夫在30年战争当中首次使用。随着步枪威力和准头的不断提升,至布尔战争时,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实用的战术,甚至对人惯于线性阵型的英军产生了冲击,难以招架。而此时英军主帅柯利将军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

布尔人部分已经登顶的档口,其中没有发出一条明确的指令,只是一会的说,再等等再等等。英军阵线很快被完全撕裂,官兵溃散奔逃。下山者络绎不绝,呵斥哀嚎,怒吼声中,颗粒在向,不然冲击的方向走动时被一枪击中额头,那我们也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可能是真迷糊了呀。

就此马尤巴之战结束,英军韩主帅克利少将在内阵亡92人,伤134人,而布尔人仅阵亡一人,受伤五人。这就是当时世界第一帝国的职业军人,对阵南非民兵的战损比,令人瞠目结舌。这就是一个新生民族的战斗力吗?

竟然如此强劲!此役过后,英国首相威廉·格莱斯顿权衡利弊,作出德兰士瓦的价值,无法抵抗大军远征的损失,判断后决定同布尔人谈判。英国人放弃宗主权,同意德兰士瓦完全自治。德兰士瓦认同女王的民意统治,算是布尔人得实惠,英国人得面子。

大英帝国的老态已经显现。事实上,这是英国人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第一次签署不符合自身利益的条约。但是这也只是个开始而已。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