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800字:喜欢过度消费的国人网民
15:01

△冰花男孩
近期有一个新闻非常的热闹,就是“冰花男孩”。这个新闻起源于一位乡村女教师的一个微博照片,照片中是个小脸冻得通红,头发上布满了冰渣子的小男孩,孩子的神态和目光都很平静,后面有几个同龄的孩子笑的前仰后合。
令人诧异的是,这张照片飞速在网络上传播,这个孩子的故事很快就传遍国内各大媒体。据拍摄照片的老师介绍,照片摄于期末考试日的早晨,孩子家住比较偏远的乡村,是留守儿童,除了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姐姐。由于住的远,孩子必须每天早早的就离家上学,拍摄照片那天是数学考试的时间,孩子为了不耽误学习,天没有亮就顶着风雪走了十几里路来到学校。进到教室的他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头发上已经凝结了满头的冰雪,一根根的刺立起来,像一个白色的刺猬。老师看到这个情景也很感动,就随手拍摄了照片发送到了微博,没曾想到,一瞬间这个照片就成为了热点新闻,引起了“大V”的转发围观,进而成了个新闻事件。
照片迅速在网路走红,各路媒体一边卖力的宣传,一边有机构开始组织捐款捐物,短短几天,该学生就收到了几十万元捐款,随后,仍然觉得热度不够的媒体,开始频繁要求孩子去京,美其名曰“圆梦”。甚至出现了孩子前脚刚从北京回来,又有蹲守的机构再次邀请。
本来这是个感人的故事,有很温馨的开头。照片上的孩子很纯真,后面的几个孩子也在开怀的笑。可是新闻的迅速走红让事情变得不可控制,最明显的就是各路捐款和物资迅速向这个孩子涌来。甚至连事发地的教育机构都急忙声明,提示各种机构和个人,类似留守儿童的案例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也很多,希望大家向当地慈善机构募捐,不要向孩子个人募捐。第一孩子还小,过剩的物资和金钱对他现在的成长并不一定是好事,第二,需要资助的孩子很多,希望大家可以理智捐款,普惠大众。
可是,国人现在的新闻观,就是一股脑的从众和围观,我们国民爱看热闹的秉性在这个事件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家根本不愿意思考这种不理智的捐助对一个这个年级孩子到底是福是祸。毫不夸张的说,媒体的助推,各种过剩的捐助,对孩子来说,就是“谋杀”,是对这个孩子的未来和命运的一种伤害。未来的事情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明白,从赤贫到突然的暴富,人性的恶会挣缰而出,肆意成长。一个正在小学的八岁男孩,如何去理解这个社会对热点的追捧,他的生活成为了别人的酒桌上的谈资,他如何理解这些财富突然而来的原因。对他来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最平常的日子,在别人眼里居然成为了一个“段子“和故事,而这个段子居然产生价值,变成了他面前实实在在的金钱和捐助物资,变成了他可以去”北京“圆梦的一次远行。
有谁会关注一个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这些机构所做所为,这些”大V“的推波助澜,他们不是在做善事,他们是在起哄杀人。一个孩子好好的生活,好好的价值观,未来会变成什么?”只要卖惨就可以搞到钱“,”只要是焦点大家都会给我钱“,这是你们想要的吗?
中国的新闻媒体现在越来越没有底线,技术的发展让中国的网民摆脱了传统的媒体,现在的新闻和热点的传播成了一种碎片化的状态。大家用几分钟来读一个热点,然后用几秒钟把错误的认识再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跟着起哄当傻子。这里面,政府正确的引导和当下这种流量为王的指导思想密不可分。看看”今日头条“,所谓的自媒体第一平台,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各种三俗的配图,各种妖魔鬼怪跳出来教你欺骗流量。

△冰花女孩
现在,这个事件已经成为了一种笑谈,大家关注的不是事件,也不是冰花男孩,只是在炒作这个热点而已。事后,有很多网友上传了各种各样的”冰花女孩“,没有一个引起公众的反响。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当我们传播这些所谓的热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生活背后的法则。网民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大毒瘤,一旦发酵,威力不可小觑,各种民间言论绑架政府,绑架法律。这是为了什么,一个人作恶会有罪恶,一群人作恶就毫无感触?
我很希望民众理智,只有大众理智才能成就和谐社会。
何为“乌合之众”,今天的网民就是,动辄叫嚣“人肉他(她)”的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