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00字:那些一下子溜走的青春呦!
16:01
最近看周鸿祎的自传,书上描述了很多他在学生时代及创业初期的故事。周成长的年代和我很接近,属于进入中国计算机及互联网时代的头一批弄潮儿。因为年龄接近,再加上周也是程序员出身,读书居然也是在西安(他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这个人的经历就激起了很多我的共鸣。今天突然想写一些自己的过去。
其实我并不是想写什么自传。只是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过去,也发现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故事。既然激起了兴趣,那我就随便写写吧。也可以当做自己的一种回忆。
我是95年进入大学,和很多高三生一样,经历了地狱一般的三年,最后终于伤痕累累的冲进了大学的校门。我的高中三年,第一年是在子弟学校,后面两年去了宝鸡中学,宝中是宝鸡地区最负盛名的一所中学,在区里的名气如雷贯耳。很多人一听是宝中的学生就竖起大拇指,觉得肯定可以考到大学。
我进宝中的过程还是有些坎坷的,说白了就是走后门进的。我高中时代的学习成绩虽然不差,但是父母一直期望很高,总想着让我能更有把握的考上。最后还是从表哥那边想了一些办法,把我送入宝中读最后的两年。在宝中的最后两年也是爸爸在厂里职位最高的时候,事情办得还算很顺利。
整个高中三年,就和前面的若干年一样,第一年过的很平淡,几乎没让我留下记忆,进了宝中后,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自小在父母身边生活学习,和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我管教及严。自小就对我的学习非常关注,可以说学习也好,出去玩也好,父母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因此,从小我就很羡慕那些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孩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我自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几乎没有什么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方面也不怎么主动,父母不让出去,就只好窝在家里打发时间,效率其实也不高。学习方法也好,学习习惯也好,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提升。父亲管的虽然严格,但到了中学后期,他也对我学习具体操不上心,再加上工作比较忙。也只能是督促我的学习时间,嘱咐家人对我严加看管。
高一之前,我的生活都是那种典型的高中生的节奏。成绩不好就挨打挨骂,从周一到周日所有的时间安排,都需要父母的点头,没有申请不能随便出去闲逛。现在回想起来,父母那个时候的教育方式的确比较落后,对青春期的我指导也非常模糊,几乎都是命令没有解释,在方法、措施、眼界上也几乎没有任何指导,虽然我有些想不通,到了这几年慢慢的也开始明白了。其实不是父母不想,事实是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去做。那个时代,几乎没有家长把教育看做一个学问,都是在工作之余管教一下,把孩子培养成什么的人,向什么方向发展都是随意的,家长们能做的,就是管好吃穿,至于孩子的出息,只能自求多福了。
我记得进入高二后,生活一下子就变了。变得丰富多彩了,主要是这一年,我来到了宝中,这个改变了我很多很多的地方。最大的变化主要是学习方式改变了。宝中是住校式,家比较远的学生都同意在校住宿。这对我来说,几乎是颠覆的体验,十多年来,我几乎一直是在父母身边生活学习,一下子独立起来,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决定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这让我觉得非常酷。
今天的字数不太够了,宝中的生活,我明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