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00字:关于写作的一点总结

09:11

对练笔这个事情,我一直抱着及其严肃的态度。近半年周一至周五的练笔,基本做到了笔耕不缀,并没落下几天。收获很明显,首先就是不怕写了。早先觉得每天完成500字还是挺艰巨,但慢慢就越来越顺畅,遇到有感觉的题目,常常一千多字了还觉得刹不住车。

很多作家都建议,写作的提高靠的就是不断的练习。现在看来很靠谱,技巧虽然重要,但是要下笔流畅更多还是要练习。写作的提高我觉得是分了如下几个过程:第一阶段估计是我现在的状态,感觉写东西不难,提笔不怕,但要说文章质量,恐怕还是差强人意。第二阶段是进入提高阶段,开始注意遣词造句,对文章的要求会更严格些,质量会有提升,不再是比较散漫的随笔,有时候可以写出言之有物读者喜欢的文章。这个阶段是我正准备进入的。第三个阶段对我现在来说可能有点遥远,不过大致可以想象,应该是逐渐形成自己的文笔风格,对各种文体驾驭的都比较娴熟,文章形成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写的东西吸引人,文章的结构编排合理,质量基本达到印刷要求。

我最近找了不少关于文学大家的东西来读,多读好作品也是很多成名作家的建议之一。我借了一些老一代作家的书来看,从最近的阅读经验来看,沈从文,汪曾祺,张爱玲这几个人是公认的文笔好,鲁迅的评价也很高。于是我寻来看了几篇汪老的散文,确实不错,文风朴实言之有物,很喜欢。想进入下一阶段,我希望能多看经典,多吸收大作家的长处,从模仿开始,逐渐让自己的笔力更加凝练。

近来看了一篇别人的改文,是修改自我的一份报告,对我震动较大。我发现自己的文笔略显啰嗦,遣词造句方面太不讲究。很多词汇的选择都不合理,读起来明显拖沓。结构不严谨,叙事逻辑不缜密,有些想哪儿写哪儿的感觉。反观汪老和张爱玲的小说,文笔非常朴实简洁,没有任何感觉突兀的词汇,但在简洁的文字中又能表现出深邃思想的力量。以前对「文字的力量」这话总缺乏深刻认知。但是在琢磨的大师的作品后,再反思自己就发现差距。

发现差距是一件好事,说明找到了提高的方向。练笔半年,现在对自己的文笔也说的上有些自信。对付公文还不在话下。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也浮现出来,就是我目前对文章输出的质量要求不高。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当我写东西的时候,如果是打算随便写写,譬如每天的练笔这样,我感觉还是能比较轻易的写些内容,估计是心理负担轻,可以写的比较随意。当然这样的文章就是给自己看看,我觉得旁人看了也没有什么共鸣的感觉,主要是对文字输出的质量要求不高,读起来总觉得味如爵蜡。

我也曾想写一些别人爱读的文字,一旦对文章有了要求,我反而一下子就踟蹰不前了,连敲打键盘都觉得生涩。总觉得无话可说,好不容易写下去了又觉得文字丑陋,不堪与人,文章逻辑也凌乱的很,论点论据无力的可笑。这样一来,写起来信心不足,很多文章都成了虎头蛇尾。这样一来,每当想认真写点东西的时候,就感觉压力颇大,准备再三也下不了笔,总怕写出的东西让人耻笑。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总结。总结一下可以让自己知道不足,我的目标肯定是要写出出别人爱看的东西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