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暴政——恶无恶报意难平,孙皓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连陈寿都要阴阳司马炎是烂好人?

感谢大魏忠臣钟会,感谢DK塞尔F6,感谢月夜情满曹子桓,感谢以下12位粉丝的充电。非常感谢!除了残害晋室宗室、迷信得令人可笑,孙皓还喜欢在军事上瞎折腾。他延续了孙权执政后期不做大规模进攻,在淮南地区以骚扰为主的战略决策。

攻灭蜀汉之后,司马昭派之前俘虏的东吴降将徐绍,带着自己的亲笔信来建业宣扬恩德。孙皓写了一封回信,让徐绍带回去。但徐绍刚一离开,就有人举报说徐绍赞美中原,居心不良。

孙皓立刻派兵去追,在濡须口将徐绍绑回来处死。司马昭去世时,孙皓派五官中郎将丁忠前去吊唁。丁忠回到武昌后,对孙皓说,北方防守作战的器械不完备,可以突然袭击,攻取益阳。

右大司马丁奉和左丞相陆凯,都认为丁忠的话不可信。只有车骑将军刘纂,建议先派间谍打探一下再做决定。见这些重臣们都不同意出兵,孙皓只好忍而不发。

但还是与晋国断绝了外交往来。268年,已经将都城迁回建业的孙皓,命丁奉和右将军诸葛亮进攻阙碑,却被晋鲁王司马俊击退。一年后,孙皓又派丁奉进攻古阳,目的是掳掠当地百姓。

但当吴军到达时,古阳的百姓早就跑光了,丁奉一个人都没抓到。孙皓大怒,下令斩杀了丁奉军中的向导。又过了一年,孙皓命丁奉进攻郭口,结果被扬州刺史千红击退。

连续三年北伐都是土崩瓦解,国力无功而返。孙皓却仍旧自我感觉良好。丹阳人刁玄,就胡编乱造,说东南地区的天空中有黄紫色的云气,最终拥有天下的必定是荆州、扬州的君主。

又谎称寿春一带有童谣,说吴国的皇帝能成为天下之主。孙皓听闻后,兴奋地对身边人说,“此天命也!”然后用马车拉上母亲何太后、妻子滕皇后,后宫嫔妃、宫女几千人,连同自己的儿子们,一路敲锣打鼓地离开建业,沿陆路向西前进,号称要顺应上天的安排,去洛阳即位。外遇、丁奉和征西将军刘平认为孙皓是脑子进水了,就私下商议,如果孙皓到了华里还不回来,咱们都应以国家大事为重,自行返回京城。

不想外遇、丁奉和刘平三人中途回京,丝毫没能动摇孙皓取洛阳登基的决心。大军竟一路走到了牛渚途中,遇到大雪,道路塌陷,无法前进。士兵们身穿铠甲,举着旗帜、伞盖等仪仗,冻得寸步难行。

还要拉着孙皓以及太后、皇后、嫔妃们的车,驾一辆车就要上百个人一起拉才能前进。士兵们又冻又饿,都受不了了,纷纷抱怨,“如果遇到敌军,咱们就临阵倒戈!”东关令化俟等随行的大臣也都不断劝谏。孙皓这才范归,回到建康后,孙皓怨恨外遇、丁奉和刘平三人半途回返,就起了杀心。

他趁着大宴群臣的机会,命人在外遇和刘平的酒中下毒。刘平觉察到了,赶紧跑回家服用解药,所以没有被毒死。外遇,酒中的毒药剂量小,也没被毒死。

外遇对孙皓有恩,也是孙皓在所有大臣中赐教最好的一个。孙皓做乌程侯时,外遇就是乌程县令,孙秀去世时,外遇第一个提议永立孙皓,对于大臣们说,孙皓聪明好学,遵纪守法,其才学和胆识可以与长沙桓王孙策媲美。一开始,张布和濮阳星不接受,也都是外遇不断奔走劝说,才迫使这二人点头同意的。

因此,在发现自己中毒后,外遇馈回难当,不久即自尽而死。外遇的亲属子弟全部被孙皓流放到了庐陵郡。关于死后仅一个月,刘平就在恐惧和忧虑之中病死了。

同年,丁奉因病去世。丁奉一死,立刻就有小人来进献谗言,说丁奉仗着自己战功卓著,而目中无人。孙皓本来就对丁奉中途自行返回一事心怀不满,一听这话,立时大怒,下诏追究丁奉几年前进攻古阳,徒劳无功的罪过,处死了丁奉唯一的儿子丁湾,并将丁奉一族的家眷流放到了临川郡。

起初,荆州常出现军政都督们叛逃的事件。孙皓心中恐惧,没事就会召集一群术士巫医在宫内占卜。后来,不产据城反叛,被陆抗擒杀。

司马炎派了杨祜等将领率十万大军前来救援,也被陆抗击退。荆州各军镇的人心才稳定下来。孙皓也自信心爆棚,起了并吞天下之志。

数十位将领上广占卜,说庚子年,也就是公元280年,皇帝的车驾将会进入洛阳。孙皓大喜过望,此后更加不理朝政,专心等着280年谶语应验到洛阳去承接天命。孙皓满心以为击败晋军是天意,却不愿意承认,这都是陆抗的功劳。

结果,西陵战后,荆州的军政都督们是不跑了,反倒是扬州再发叛逃事件。五位大将军,今夏多、孙凯是原镇北将军孙韶的儿子。山贼实弹从永安进攻建业时,有人举报孙凯心术不正,没有主动率军迎敌。

孙皓也曾因为此事多次派人责问孙凯,吓得孙凯惶惧不安。公元276年8月,孙皓称孙凯为骠骑将军,并到建业兼任攻下镇。孙凯不敢去,当即就带着家眷和数百名亲兵北上投降了晋国,被司马炎拜为车骑将军,封丹阳侯。

汝南人何定,原本只是孙权身边的一名小家奴。孙权晚年,以候补官吏的身份被外放出宫。孙皓继位后,何定自称是先帝的旧臣,上书请求回宫侍奉,被孙皓任命为楼下都尉,主管酒肉采购。

何定由此而大富大贵,深受孙皓的宠幸。何定喜欢狗,何定就让地方官员和将领们敬献好狗。很多官吏都花费重金,不远千里去寻求名贵犬种,有时候一条狗就价值几千匹绸缎。

这些狗送到宫中之后就成了玉犬,何定在他们身上系上彩带,每条玉犬都配备一个士兵专门饲养。何定闲来无事就带着玉犬们出去狩猎,为孙皓捕捉野兔尝鲜。有一次,何定率领五千多人到夏口附近打猎,夏口多蛇,孙秀以为何定是来讨伐自己的,于是便连夜投降了晋国。

随随便便打个猎,就能如此兴师动众,率五千大军直奔荆州,可见孙皓对何定的宠信至深。公元299年11月4日,甲方渭南将军薛许为大都督统帅于次,擦无太守。陶璜等人从荆州沿水路;命少府李旭督军。

徐存从建安出发,沿海路两路大军同时南下,收复胶州。结果李旭、徐存这一路却在海上迷失了路途。李旭只好斩杀了担任向导的秦军将领房费,率军返回。

建议尼禄主要是绑匪的责任。孙皓本不想处置李旭和许存,但何定与李煦有仇。此前,何定曾想让自己的儿子娶李煦的女儿为妻,被李煦拒绝。

和定怀恨在心,就趁机在孙皓面前颠倒是非,说李煦妄杀冯斐,擅自率军撤还。孙皓大怒,竟下令将李旭和徐存一门三族,两人的家眷,连同婴儿在内全部被处死,是神付之一炬。包括陆凯、陆抗在内的很多大臣,都曾多次上书陈述核定的税额。

孙皓非但不信,反而认为核定忠诚勤谨,下诏封核定为烈后。直到公元280年,核定才事迹败露,被孙皓处死。孙皓认为核定的所作所为与张布类似,于是就将核定的名字改为何不,何定。

死后,孙皓又宠信了张楚。张楚的父亲本是孙皓的一名车夫。靠着这层关系,张楚逐渐被孙皓宠信,继而权倾朝野。

事实上,张处除了搬弄是非,诬陷他人,什么都不会。可张楚竟也被孙皓封了侯,担任了司职中郎将。司职是专管纠察的,只有人品清正,熟悉律法的官员才能胜任。

张楚的父亲知道儿子不贤,无法胜任,辞职就给孙皓上书说:“如果让张处做了司职,将来他犯了罪,请求陛下不要牵连我。”孙皓一口答应,还是任命张处做了司职中郎将。孙皓又自创了一个官员名号叫弹曲,一次性任命了20个弹曲,归张楚统领,专门负责纠察监视官员。

张楚最喜欢将同一个部门的官吏,全部抓起来审讯,逼着他们胡思乱咬,互相诬告。其实,张处对审案一窍不通,他断案不依法律,不讲道理,只看钱财,给他行贿的立马释放,不肯交钱的就随意定罪,或严刑拷打,或直接杀害。官员们都深受其害,却无可奈何。

当初不仅滥杀无辜,生活也极其奢靡,家中竟然有30多名小妾。后来,张楚的劣迹也被揭发出来,孙皓下令将张楚和他的父亲五马分尸。核定死后,孙皓又开始重新宠幸残婚。

残婚,为人奸诈,喜欢大兴土木,深受百姓痛恨。总之,孙皓身边的奸佞之臣是层出不穷,不会绝迹的。这可苦了那些忠贞之士,比如贺邵和娄玄。

中书令贺邵是原后将军山阴侯贺齐的孙子。娄玄官至大司农。这二人都是有名的政权,为官清廉,秉性正直,经常劝谏孙皓,要爱惜民利,远离小人。

孙皓恨他们总是违背自己的心意,那些奸邪佞性也在畏惧之下,联合起来,诬告他们,常窃窃私语。于是,孙皓下诏斥责贺邵和娄玄。最终考虑到贺邵是功臣之后,改为担任卫尉一职。

娄玄则被免官回家。娄钧的儿子娄玄放入宫中。性格残暴的他想陷害刘秀。

于是就将玄父子的部队交到了刘秀的手下。他们在战场上打败了叛军。然后秘密地毒死了他们。

毒发后便去世了。只剩下一个娄形。跟随刘玄的部下刘秀。

刘秀认为刘玄的残暴,实在让他难以忍受。因此没有下手陷害他。后来此事被刘玄得知。

刘玄拿出符节说道:“应该告诉我一声啊。”难道你不知道我才是你的主人吗?说完当即下令处死娄形。

这让那些依附他们的奸诈之人深深地埋怨了起来。于是他们便陷害了刘玄的弟弟刘秀。刘玄听信了谗言,立即处死举报此事的人。

刘秀自然什么也没说出来。刘玄反而更加陷害刘秀,并袒护诬告他的人。刘秀只好逃到河北。

刘秀将刘玄杀死后,当时便称帝了。只是在举报这件事上,并未提到关于刘玄的谣言。于是刘秀下令将刘玄的母亲和妻儿都送到洛阳来。

同时将刘秀的父亲和哥哥们都处死。刘玄的母亲在绝望之下,便自杀了。不久之后刘秀也将刘玄夷灭三族。

然后一口气冲出了洛阳,奔赴宛城附近,跟随起兵叛乱的樊崇。这样只会沦为诬陷别人的奸诈之徒,可谓是损人不利己。刘玄兄弟与刘钧完全无辜,针对他们的陷害却并未停止。

因为这一切的发起人并不是一两个小臣,而是刘玄自己。几年后,刘玄突然听说刘秀已经响应了王郎的起兵。刘玄怀疑他是为了造反,便将他抓来拷打,但是无论如何始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最终刘秀被刘玄杀死。刘秀的家眷也被杀到了洛阳。就这样,刘玄还不满足,诛杀了刘縯的所有将领。

刘縯为人厚道忠直,不喜欢阿谀奉承讨好主上的脸色,做事也从不巴结奉承,非常不讨刘玄的欢心。刘玄便趁机诬陷刘縯。有一次,刘縯聚集了部下开会。

刘玄看到后非常不高兴,便派人捉拿他。一会儿后空手走了回来。刘玄很不高兴。

虽然还没得到确切的信息,但他认定刘縯有意反叛自己。于是下令将刘縯拖出去了。刘玄左右的人将他拉出来并处死。

刘縯的家人也被押送到了洛阳。刘玄死后,更始帝刘玄做了皇帝。有一次,刘玄的爱妾抱怨百姓不听从他的号令,他便依仗自己在宫中得宠,就去赏赐百姓。

将抢夺者绳之以法。爱妾到孙皓面前告状。孙皓当即命人将陈胜抓捕,用烧红的锯子割下了陈胜的头,尸体丢到山中。

陈升虽然是个小人,但却因为公正执法被孙皓虐杀。那些本就不受孙皓喜爱的正直之臣,更是动辄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武陵人车俊少有贤明之名。

陆逊担任荆州牧时,听说了车俊的名声,曾数次征召他出来做官,都被车俊拒绝。后来过了很久才得以相见。陆逊问他:“早闻先生风采过人,多次请您都不出山,这是为何呢?

”车俊回答:“我知道您求贤若渴,可我这样的小人物哪敢来攀您的高枝呢?”入座后,车俊举止有度,谈吐不凡,在场之人纷纷赞叹。武陵一个蛮夷聚居之地,竟然有这样的奇才!孙皓在位期间,车俊已官至会稽太守。

孙皓贪婪奢侈,经常巧立名目,横征暴敛。除了各种各样的税赋,孙皓还对东吴国内的商人、手工业者和车船征收大量的课税,称作算命。各地官员无法凑齐者,往往会人头落地。

车俊为官清廉,他不愿意盘剥百姓,凑不出算命。而且这一年会稽郡还因为旱灾爆发了饥荒,百姓们衣食无着。车俊只好给孙皓上书,请求朝廷调粮赈灾。

孙皓大怒,认为车俊这是想借着对百姓施恩而树立个人威望,居心不良,就派人去斩杀了车俊,把他的人头割下来,挂在木桩上。西洋东太守张勇也因为拖欠算命被就地处斩。孙皓又命人提着车俊和张勇的人头,豫章人朽木之前担任广州刺史。

车俊和张勇被杀时,朽木已经入朝作了尚书。见孙皓随意诛杀大臣,朽木就婉转地劝谏了几句。孙皓竟当场命卫士,用刀柄上的环将朽木给活活打死了。

张尚是东吴开国功臣张宏的孙子,因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受到孙皓的赏识,官至侍中兼任中书令。孙皓经常拿一些古籍中的疑难问题来询问他,张尚每次都能对答如流。孙皓最讨厌别人超过自己,所以对张尚越来越记恨,以至于开始故意找茬治张尚的罪。

孙皓让张尚表演弹琴,张尚不会,孙皓就逼着张尚去学,没事就找张尚来讨论阅历,只要张尚回答得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孙皓立刻就会翻脸,把张尚抓进牢狱之中,反复责问。有一次孙皓问张尚:“我的酒量可以跟谁相比?”张尚知道孙皓又在故意挖坑,只好战战兢兢地恭维道:“陛下有孔圣人那样的酒量。”

没想到孙皓竟勃然大怒:“孔子又不是帝王,你拿我跟他相比是何居心!”于是把张尚抓进狱中,判了死刑。还是岑昏带领100多名大臣跪在宫外求情,孙皓才赦免了张尚的死罪,把他遣送到建安去造船。但过了一段时间,孙皓还是派人去处死了张尚。

孙权好酒且酒风不正,喜欢借着酒劲儿与大臣们逗乐。这一点孙皓与孙权十分类似,却比孙权更加暴虐,也更加喜怒无常。孙皓每次设宴都会强行把大臣们灌醉。

我已收到你的指令,现已清楚缓存,准备就绪。且一喝就是一整天。期间还会命宦官、近臣们嘲弄戏谑。

在座的公卿大臣,以此为乐。孙皓规定,不管酒量如何,只要入了席,至少得喝 7 升。如果某位大臣喝不完,孙皓就会命人给他强行灌下去。

随后设置了十名黄门郎,专门负责在宴席上记录官员们酒后的言行。哪些人曾眼神不敬,哪些人曾言语有失,黄门郎事后都会详细奏报。遭到检举的大臣,轻则被严刑拷问,重则性命不保。

孙皓继位之初,对市中伟药礼遇有加。伟药最多只能喝 2 升,孙皓从不逼迫他,还暗中让侍者将围绕的酒换成茶水。孙皓迷信,各地官员就频繁上报祥瑞来争宠。

每次孙皓拿这种事询问伟药,伟药都会劝孙皓别把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太当回事儿。渐渐的,伟药就失宠了。维奥还兼着左国史的差事。

孙皓想为父亲孙和做帝纪,韦曜却坚持孙和生前没有登基,只能归入列传之中。孙皓由此对韦曜心生嫉恨,此后在宴席之上,伟药可以少喝的特权就没有了。不但次次被强灌,还时常因为喝不够 7 升而受罚。

孙皓经常强迫大臣们酒后互相谩骂、揭短。维奥就劝谏说,让朝臣们在公开场合相互诋毁,为自己生怨恨情绪,不利于朝廷和睦。孙皓大怒,将伟药逮捕入狱。

伟药请求在狱中把《吴书》修筑完成,虞国使和贺合也为他求情,孙皓都不准许,最终伟药被处死,家眷流放。贺合也被免职,几年后在家中安然去世。陆逊、陆抗父子是东吴的国柱。

没有他们,荆州恐怕早就丢了。除了陆逊和陆抗,东吴还有很多文武重臣出自吴郡陆氏。比如陆逊的同族侄子、荆州牧陆凯。

陆凯在奏疏中,对孙皓的施政之举经常直言不讳地规劝。由于陆氏家族,在荆州拥有极高的声望和深厚的根基,且很多家族成员都有兵权在手,因此孙皓虽然早已对陆凯心怀不满,却也不敢贸然发作。后来陆凯入朝担任左丞相,他发现孙皓讨厌别人看自己的脸,所以大臣们入宫觐见都不敢抬头。

于是就劝谏说,君臣之间哪有互相不认识的道理?倘若突然发生意外,群臣都不知道哪个是您。孙皓难得的破了一次例,从此只允许陆凯一个人是视自己。

公元 269 年,72 岁的陆凯因病去世。孙皓更加恼恨,但却又忌惮屯驻在乐乡,统领五个军镇的都督、镇军大将军陆抗。左思右想之下,只得继续隐忍。

5 年后陆抗去世,孙皓立即下令将陆凯全家流放到了建安。孙皓对朝中的大臣们都如此残暴,就更不用说宫中的内侍或者宫女了。孙皓一边不断的选拔民间女子进宫,一边将海水引入宫墙之内。

如果哪位宫女看着不顺眼,或者违背了孙皓的心意,孙皓往往会就地将人虐杀。有的被剥去脸上的皮,有的被挖掉双眼,然后把尸体抛进河中,任其顺流漂走。孙皓一味地对官兵百姓使用恐怖手段,毫不爱惜民力。

其实孙皓执政后期,他的统治已是摇摇欲坠。即使晋国不来进攻,东吴的亡国之日也为期不远了。其国内危如累卵的糟糕形势,从陆凯、贺绍华和韦曜等人的奏章中就能窥见一斑。

这是一个公卿大臣们对上纷纷献媚争宠,对下疯狂盘剥百姓,伤风败俗,道德沦丧的政权。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常年修建,一家父子还要被强制分开去服不同的劳役。国库虚竭,百姓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已经到了卖儿育女的地步。

可各地的官员们,还在频繁催缴赋税。这是一个连宦官都可以自行招募私兵,却不信任任何将领,从来不舍得给沿江各军镇增兵,生活极度奢侈,整日纸醉金迷的挥霍的暴君。宫中,仅制造女工和闲坐无事的婢女就有上千,却把治下臣民的生命看得比草芥还贱。

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描述东吴亡国前夕的形式时,这样写道:“君臣上下离心,没有人愿意为孙皓效力。这是因为孙皓的恶行已经累积到了极点,国内民众已不能再忍受他的暴行。”在位十七年,孙皓是最嗜杀的君主,杀叔、杀弟、杀大臣、杀亲近之人,先有能逃过他毒手的手段,更是流放、下毒、剥皮、挖眼、巨头、车裂、灭族,无所不用其极。

孙休给他封侯,给他娶妻,让他告别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可对孙休的妻儿,他没有片刻的犹豫。万彧和朱皇后都对他有恩,孙谦、孙俊与他义务抚养一起长大,可杀害这些恩人和骨肉兄弟时,他们有丝毫的迟疑吗?诛杀大臣时,孙皓经常是先将人流放,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反悔,于是再派兵追杀,不斩草除根就吃不香、睡不好,心中的恨意就无法排解。

濮阳兴、张布、孙安、孙公、张尚等人之死都是如此。孙皓十分记仇,一旦引起他的不满,即使生前有所忌惮,死了也一定会被翻后账。比如丁奉,他甚至可以隐忍五年,哪怕再久,总之一定要报复。

比如陆凯,他不惜使用下作的手段,表面上网开一面,暗地里派人下毒,再找机会灭人全家。比如螺旋……通过以上种种行径,我们可以大概看清孙皓的性格。他是一个冷血、阴鸷、多疑、善变、薄情寡恩、处事极端、外表凶残,实则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迷信到有些神经质的变态。

三国时期的昏聩暴虐、荒淫无道的君主不止孙皓一人。比如晚年屠戮大臣的孙权。但孙权起码还知道反思,临终前多次想要召回宋河,对着陆抗流泪忏悔。

被俞帆在宴会上装醉戏弄,孙权虽然起了杀心,但别人好歹还能劝得住他。酒醒后,孙权还不忘提醒身边的人:“从今以后,我要是再酒后下令杀人,你们可千万别当真了。”可万彧并未装醉,只是因为实在喝不下去了,言态、举止如常,就被孙皓当场处死。

不但不听劝谏,事后更是没有半封回忆。比如司马昭,钟会谋反失败后,司马昭因为曾与钟会的哥哥钟毓有言在先,而赦免了忠于一家的族人。而孙皓在提前答应了张处父亲不会牵连他的情况下,仍然违背约定,将张处父子五马分尸。

再比如曹睿大兴土木,迷信鬼神,抢掠民间女子入宫,驱使大臣们服劳役。在这些方面,曹睿与孙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曹睿重视刑律,经常告诫群臣,刑狱关系到天下人的性命,必须明察公断。

每逢朝廷审讯重大案件,曹睿都会前去旁听。除了与谋反和亲手杀人有关的死刑判决,曹睿都要亲自审理。孙权、司马昭和曹睿都不是什么善类,更绝非仁慈之辈,但仍然存有对每一个普通民众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可即使是这些小到尘埃般的温暖,这些人性刹那间的光辉,我们在孙皓身上都没能找到一丝一缕,一分一毫。亡国后,孙皓被封为归命候,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在孙皓传记的末尾,陈寿这样写道:“(孙皓)凶顽肆行,残暴无道。

忠谏者诛,谄谀者进,虐用其民,穷奢极侈。宜腰首分离,以谢百姓。君蒙不死之诏,复加归命之宠,岂非旷荡之恩,过厚之泽也哉!”陈寿的意思很明白,像孙皓这种人,本该腰斩车裂,以平民愤。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