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之战”前夜:元朝最惨烈的皇位争夺战争,一触即发!

今天来聊一下个人认为元朝最精彩的一战——两都之战两都之战顾名思义,就是上都一个皇帝,大都一个皇帝,两个皇帝都觉得自己是合法天子,然后干起来了。这场仗对元朝影响极大。往小了说,关乎到帝王世界到底在哪一支里继续往下传。

虽然无论怎么传,都是真金系的。而往大了说,关乎到元朝政治生态中蒙古势力和回回势力的衰退。再往大了说,两都之战导致的战乱席卷了几乎大半个中国,社会矛盾彻底激化,各地小股起义开始此起彼伏,是元末全国性农民战争的先声。

所以,这么重要的一场大战有必要说细一点。今天我们先说这场仗的关键主人公——两位武宗后人的大致背景。看过我之前几期本文的朋友应该知道,元朝第三位皇帝海山因为大都之变,决定和自己的弟弟寿山兄终弟及。

但这个海山当了大概两年皇帝,在政局彻底稳定之后,其实起过小心思。他想直接传位给自己的长子何氏腊。当时元武宗身边有很多亲信,看出来皇帝的心思,所以大拍马屁,纷纷进言,说不能兄终弟及。

那这个马屁就派到武宗心里去了。所以他找来丞相商量。这个丞相当时在打猎,说:“找我什么事儿?

”武宗派过去的人就说:“见楚一级故乡遭耳”。那丞相直接就傻了,说:“见什么楚!不是早就定好兄终弟及了吗?现在是要反悔了是吗?

”那武宗的人就说:“父死子继,古之道也。未闻有子而立弟者,这太不汉化了。而且如果以后受制于人,能保知乎丞相一身正气的回答‘在我不可逾’?

只要我当丞相一天,就绝不答应你们这帮人乱搞,必须坚持天时地利人和,你们想不守信用的话,哼!”总之,无论是因为丞相的坚定态度,还是因为迷信,担心被天道导致天罚,元武宗最终打消了立自己儿子为太子的念头,仍然选择如约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元武宗。1307年即位,1311年因为九色就挂掉了,总共才当了4年皇帝。跟着上来的就是元仁宗寿山。

元仁宗刚一继位就做了件很不仁的事,他把前面那几个怂恿元武宗,不要兄终弟及的马屁精全部宰了。然后他做了一件更不仁的事儿,继位后的第4年,他不装了,直接摊牌:“我打算违约,我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不会再把皇位还给武宗后人了”。1315年年底,元仁宗正式册封武宗长子何时落为周王,命其出征云南,“给你三个月时间,4年三月之前必须离开大都”。

那朝廷里有个太傅就看不下去了,说:“皇上,这就不厚道了。兄弟依让,古所罕见。那既然见了,为什么不让这份好事进行到底呢?

精一传嗣,全圣德!”但元仁宗不听,断然不用其言。回过头说,那个本来应该是太子的何氏啦,他现在很郁闷,被发配到云南去了,心里恨得要死。出发之前他问仁宗讨了个赏,要一件盔甲。

元仁宗批准了。然后何时拉派人去取盔甲的时候,居然拿的是忽必烈生前的御用铠甲。这个东西只有皇帝御驾亲征时才能披上。

这是规矩。所以当时管仓库的一位姓韩的总管就对派来的人说,“这个铠甲我不能给和珅啊。”派来取甲的人官职是武备卿,理论上是这个韩总管的上司。

面对下属,吾辈青非常蛮横,说“我不拿走,我就看看。”但一看见姬驰走,立马抱着铠甲就跑。那韩总管肯定不能答应啊,马上大喊“侵犯王权”。

然后上前抢夺。两个人抢来抢去,最后韩总管拿到“亏五倍清”。“拿到甲五倍”,青说“你把头盔给我!”韩总管大哭着说,“我头可得死,不可得。”

无奈,吾辈青只能把这幅不完整的、缺了头盔的铠甲送到姬驰拉,并送其上路。姬驰拉是3月份离开大都的,但其实他根本不想走。所以走了八个月,磨磨唧唧才刚到延安。

16岁的姬驰拉越想越气,越想越窝火,所以一怒之下和当地一帮元武宗的旧臣造反了。这场兵变从关陕波及到甘肃和岭北行省。岭北行省的丞相甚至把旧都和林给拿了,对仁宗派系的官员大杀特杀。

这么一来,大都里的元仁宗就坐不住了,决定兵分两路平叛。让二皇子远赴漠北,自己则御驾亲征去搞定河沙。然后前面我不是说过,皇帝御驾亲征可以披忽必烈的那件御用铠甲吗?

所以仁宗就去仓库里拿一拿,发现怎么只剩一个头盔了?甲呢?那别人就告诉他,甲被武备卿抢走,送给姬驰拉了。

仁宗大怒,把这个武备卿给杀了。就在元仁宗欲披甲亲征之际。哎,这不能叫披甲亲征,应该叫带盔亲征之际,两个方向的叛乱都熄火了。

关陕一带因为叛军内讧,姬驰拉合兵了。无奈只能带着百八十号人一路西逃,历经千辛万苦,最后逃入察合台汗国,寄居在伊犁。而和林方向的叛乱,史书没有准确记载。

但从当年的受赏记录来看,应该是一位叫做传乌尔的千户军人,用骑兵光速平定的这个叛乱啊。他有个儿子叫做燕铁木儿,大家可以先记一下这个人的名字,留个印象。因为燕铁木儿就是日后两都之战,大都方面的主角。

好,武宗的长子姬驰拉,暂时先放一放,因为他要在察合台汗国待很久。我们把目光转向他的弟弟,元武宗的次子。他也是个铁木儿啊,叫图帖木儿啊。

当年元仁宗毁约的时候,把长子何氏腊发配到云南,却放过了次子图帖木儿,让他留在了大都。为什么呢?因为太小了。

当时图帖木儿才七岁。所以当自己的哥哥和一众武宗旧臣,在外面搞得天翻地覆的时候,图帖木儿啥也不懂,啥也没有参与。在大都里,岁月静好。

仁宗也没拿他怎么地。但仁宗本身也没当几年皇帝,满打满算9年。他的儿子英宗继位后,图帖木儿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因为英宗17岁继位,图帖木儿16岁,两人年纪相当,所以英宗怎么看图帖木儿怎么闹心。1321年……元英宗继位后才一年,就随便找了个罪名,把图帖木耳流放海南。好,两都之战中两位武宗后人的背景大概就是这样。

下面聊一下这两位是怎么从背景走向前台,拉开两都之战的大幕的。大哥出逃他国,小弟流放海南,元英宗舒舒服服地开始了他的皇帝生涯。但可惜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冻到了蒙古旧贵族的蛋糕。

元英宗才当了三年多皇帝,就在南坡之变中被弄死了。借着元英宗被弄死之际,我要给大家安利一个好东西。我自认算半个劳模,高强度更新从不懈怠。

但这种日日埋头苦干,还需要靠妙界肩颈按摩仪做后援。之前就推荐过,真没想到好评有这么多。都夸他和人手按的一模一样。

年底新推出了礼盒装,又给大家准备了一批福利,犒劳自己或者送礼正合适。我每次按的时候都分不清机器还是人,上面的按摩头包住脖子打圈,下面用力推按斜方肌,肩胛骨力道特别足。配合上大面积的恒温热敷,三两下就能把肩背打通。

哪怕是比石头还硬的肌肉也能揉的松快。之前试过一些长得像的按摩仪,很多都按不到点子上,根本没效果。还是妙界手法配置好专有8D按摩技术,每一下都能按到穴位上。

大家工作学习忙久了,难免会肌肉酸胀。要是一直不注意,还可能得上颈椎病,花再多钱也治不好。真可以备个妙界在身边多多按摩放松,不仅肩颈揉得透,档位模式调好了,按腰按腿也都舒服。

外面两三百一次的全身按摩,在家就能随时享受。背起来一口不粘手,很方便。用久了,我这筋骨确实舒坦很多。

有喜欢的不妨试试,保价还送运费险,退换无忧。品牌承诺一年内质量问题免费换新,自用送人都放心。元英宗才当了三年多皇帝,就在南坡之变中被弄死了。

跟着上来的是漠北宗王泰定帝。泰定帝一上来需要立刻解决三个问题:一元英宗之死,你小子到底有没有参与?泰定帝的解释是“和我没有关系,因为大家看我把南坡之变所有的涉案人员全部杀掉了,我是清白的”。

第二个问题,你到底是要继续之前元英宗的改革,还是要回到蒙古旧贵族执政时代?泰定帝的做法是“这个皇位本来无论怎么顺位都顺不到我,所以我谁也不敢得罪,对所有阵营都进行政治妥协或稀泥”。所以我们可以在史书里看到,泰定帝既保留了大量元英宗时期的改革条例,但同时对贵族也相当友善。

英宗一朝被打击的贵族,在泰定帝时期很多都平了反复了职,并且获得大量的赏赐。而上面的那个图帖木耳也借着春风离开了海南,迁回了本土。第三个问题,泰定帝是从漠北下来的,在大都其实是没有基本盘的。

所以他必须大量启用漠北的私人班子。但这么一搞,必然要挤掉大量武宗、仁宗和英宗朝的旧臣。所以这三个问题我们连起来会发现,虽然这个家伙年号起的非常好“太定”,但实际执政起来恰恰相反,既不泰然,也不安定。

首先你再不干净合谋弑君的嫌疑。而且五人授受皇帝再怎么交接,也是人家五人内部矛盾。你泰定帝既不是武宗后人,也不是仁宗后人,你又不是英宗的继承人,还顺带把英宗给干死了,凭什么现在当了皇帝就开始打压武宗、仁宗和英宗朝的旧臣?

你的合法性是有问题的。其次,你把偌大一个国家当作私人财产,对各方阵营妥协,谁你都不想得罪,谁你都给好处。那请问,国家财政扛得住吗?

肯定要报三。最要命的是,你把自己人全安排了,其他人被排挤出权力核心,那必然引起那些政治失意者的不满。他们留恋于昔日的权势,对眼下的局面长吁短叹,慨叹逝之遭逢,伤事变之不易。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为了恢复曾经的地位和特权,开始竖起了天下者吾皇之天下也的旗帜,决定秘密拥立海山后人,重新为敌。比方燕帖木儿,他是元朝人。早年跟随武宗镇守边疆,至泰定帝时,官至为左卫亲军指挥使。

这个官职非常重要,是元廷侍卫亲军五位之一,掌汉兵万名。同时,燕帖木儿还有一个官职,同签枢密院士。按照今天的讲法,所以燕铁木儿是当时尚在朝为臣的,官职最高的武宗旧臣。

非常自然地成了武宗党的领袖。至和元年,也就是 1328 年,泰定帝当了5年皇帝,转机出现了。他生病了,而且病得非常重。

又偏偏在病重之际,到了两都巡幸的时候。泰定帝还必须遵从祖制,由大都出发去上都。因此燕铁木儿觉得机会来了。

他与人商议:今主上之疾日增,如有不讳,武将杀诸王大臣,宣言太子,以致传檄守御诸官,则大事记。燕铁木儿口中的太子,当然不是泰定帝的儿子,而是武宗的次子,图帖木儿。那为什么不是长子术赤落呢?

因为土铁木耳比较近啊。术赤落何时在哈萨克斯坦?那年7月,泰定帝果然没有抗住,在上都病死了。

8月4日,消息传回大都,燕铁木儿随即起事。他在兴圣宫召集百官和一帮卫士兵接路任,号召百官一起迎立武宗之子为帝,有不顺者斩。那有没有不顺从的呢?

肯定是有的,而且不少。燕铁木儿当然没有莽撞到,把这么多人全斩了,但官肯定是要关起来的。8月下旬,图帖木儿抵达大都,在燕帖木儿等人的拥立下称帝,改元天历,是为元文宗。

而上都方面,听说北京自说自话弄了一个皇帝出来,也坐不住了。泰定帝又不是没有儿子,父子子继啊。所以上都的宗王大臣拥立了泰定帝的皇子继位,是为天顺帝。

1328年9月,元帝国境内出现了两个皇帝,天上有了两个太阳,那肯定要干一仗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