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800字:艺术教育关乎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10:07

《艺术教育关乎孩子的幸福》是一篇访谈,采访对象是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的教授周海宏,周教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是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长年从事音乐审美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我专门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周教授的信息,周教授应该是钢琴专业出身,后期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在音乐,美学,音乐教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近年来的一些访谈和和作品来看,主要从事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学,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方面应该有很深的造诣。

《艺术教育关乎孩子的幸福》一文(后面简称‘艺术’)中,周教授就儿童学习音乐中几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可谓字字珠玑,鞭辟入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广大琴童家长非常希望获取的信息,也给很多期望让孩子学习音乐的家长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艺术学习,尤其是儿童的艺术学习,到底有什么用

周教授从人文科学和艺术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孩子在学校里面学校科学文化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是理性思维的成长,但同时,人的感性思维,对美的追求,就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完成,可以是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学习艺术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成为艺术家,而是成为一个可以鉴赏艺术的人。

学琴这么苦,还应该让孩子学习乐器吗?

周教授的观点非常明确,要学,并举出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例子进行了佐证。同时,周教授也提出了关于“学琴目的”的问题,很多时候,家长目的不明确,确实会让学琴的道路变得非常艰辛。我很赞同文中的观点,学琴不应该是培养毅力,考级比赛,中考加分,更应该是学习对音乐美的掌握,提升艺术审美力。

家长应该如何指导孩子学习?

家长要明确学习的目的,防止孩子学了一门手艺,恨了一门艺术。家长虽然不一定要有很深的艺术造诣,但是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如何提升孩子的音乐审美力?

周教授提到了三个原则,分别是

  • 适应性
  • 多样性
  • 提升性

其实这三个原则和学习很多东西的经验都类似,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是否可以听流行音乐和学习其他艺术种类

这两个问题我放在一起总结,算是同一类问题,周教授的意见其实非常值得参考,音乐种类要兼容并包,不要专精专听,对不同的音乐,艺术种类,要海纳百川,尤其是刚刚起步学习音乐的孩子,多一些种类的熏陶对后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有帮助。艺术也是这样,除了音乐,也要同时包含美术,诗歌,喜剧,舞蹈等多个门类,要兼顾视觉,听觉,语言,肢体这四大艺术基本元素。说实话,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在后面也会提到。